诗词原文
题三岩
唐·韦应物
三岩鼎峙势欲坠,元气突兀彊拄撑。
云气半开新瀑响,松风一径晚香凝。
幽寻自笑成孤往,清景谁人得共登。
欲问禅机空色相,岩花无语水泠泠。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三座岩石如同鼎足般耸立,仿佛随时都要崩塌,但天地间的元气却突兀地支撑着它们,云雾半开,新瀑轰鸣,松林小径上晚香凝聚,我独自寻觅幽静之处,自嘲成了孤家寡人,这清幽的景色又有谁能与我共赏呢?想要询问禅机中的空与色,岩花默默无语,只有清水泠泠作响。
释义
“三岩鼎峙势欲坠,元气突兀彊拄撑”描绘了三岩高耸、摇摇欲坠的景象,但元气(天地间的自然力量)却顽强地支撑着它们,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力量。“云气半开新瀑响,松风一径晚香凝”则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云雾缭绕、瀑布轰鸣、松风阵阵、晚香凝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幽寻自笑成孤往,清景谁人得共登”表达了诗人独自寻幽探胜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美景无人共赏的遗憾。“欲问禅机空色相,岩花无语水泠泠”则透露出诗人对禅理的探寻与感悟,以及面对自然时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三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诗人以“鼎峙势欲坠”形容三岩的险峻与不稳定,又以“元气突兀彊拄撑”突出大自然的坚韧与力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云雾、瀑布、松风、晚香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在表达情感方面,诗人通过“自笑成孤往”和“谁人得共登”等词句,表达了自己孤独寻幽的无奈与遗憾,以及对美景无人共赏的惋惜,诗人以“欲问禅机空色相,岩花无语水泠泠”作结,既表达了对禅理的探寻与感悟,又展现了面对自然时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闲居期间游览三岩时所作,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之间,在游览三岩时,他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同时也感受到了孤独与无奈,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