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渡江
唐·张说
迟眠楚客舟,梦忆岳阳楼。
卷岸舟航尽,涵空日月浮。
江流千里远,云树九重幽。
何处关山笛,声声动远愁。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以才学著称,曾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封燕国公,与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他擅长文学,尤长于碑文、墓志的写作,曾奉诏编撰《唐六典》,张说的诗文创作颇丰,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译文:
楚地的旅人迟迟未眠,在舟中梦回思念着岳阳楼,船只随着卷曲的河岸逐渐远去,天空仿佛包容着日月一同漂浮,江水浩荡流向千里之外,岸边的云树重重叠叠,显得深远而幽静,何处传来了关山的笛声,声声哀怨,触动了旅人内心的远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渡江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诗人身份和心境,以“迟眠”和“梦忆”表达了对岳阳楼的思念,颔联通过“卷岸舟航尽”和“涵空日月浮”的描写,展现了江水的广阔和天空的辽阔,以及诗人随舟远行的孤独感,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江流的悠长和岸边的云树,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幽静的氛围,尾联则以关山笛声为引子,触发了诗人内心的远愁,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
赏析:
这首诗以夜渡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颔联中的“卷岸舟航尽,涵空日月浮”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以生动的意象和宏大的气势,描绘了江水的广阔和天空的辽阔,以及诗人随舟远行的孤独感,这首诗也体现了张说作为“燕许大手笔”的文学才华,其诗文风格雄浑壮丽,语言简练明快,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说在夜渡江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身处旅途之中,远离家乡和亲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夜渡江的过程中,他看到了江水的广阔和天空的辽阔,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他也听到了关山的笛声,触发了内心深处的远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