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关山行旅
唐·韦庄
艰难万里关山路,浅草何能衬马蹄。
落日旌旗遥映塞,长风鼓角远闻啼。
身随征雁南飞去,心逐飞蓬万里迷。
回首故园何处是,青山空复暮云齐。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在这万里艰难的关山道路上行进,浅浅的青草怎能承受得住马蹄的践踏,夕阳下,旌旗在边塞上遥遥相映,长风中,战鼓号角的声音远远传来,夹杂着悲鸣,我如同南飞的征雁一般,身不由己地向前,心却像飞蓬一样,在万里之外迷失了方向,回首望去,故乡在哪里?只见青山依旧,暮云低垂,与天边相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艰难跋涉的关山路上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无奈。
赏析
首联“艰难万里关山路,浅草何能衬马蹄”直接点出旅途的艰难,用“万里”形容路途的遥远,“浅草何能衬马蹄”则通过对比,突出了道路的崎岖和行进的困难,颔联“落日旌旗遥映塞,长风鼓角远闻啼”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落日、旌旗、长风、鼓角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颈联“身随征雁南飞去,心逐飞蓬万里迷”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身不由己、心无定所的迷茫和无奈,尾联“回首故园何处是,青山空复暮云齐”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青山依旧,暮云低垂,而故乡却遥不可及,令人感慨万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韦庄避乱江南期间,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故乡和亲人,又面临着战乱和流离失所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通过描绘自己在关山路上的艰难跋涉和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