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先生同此意,为君重赋两岐章。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两岐行

千载先生同此意,为君重赋两岐章。出自哪首诗?

唐·雍陶

渠水红繁拥御墙,

风开翠幕露含香。

万年枝上春常在,

千载先生同此意,

为君重赋两岐章。

作者简介

雍陶,唐代诗人,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一带),生卒年不详,约公元834年前后在世,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传世,其中不乏佳作,但可惜遗佚严重。《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一百三十一首)。

译文

渠水边繁花似锦簇拥着皇宫的围墙,微风吹开翠绿的帷幕,露珠中蕴含着芬芳,万年枝上春天永远存在,千百年来先生与我都有着同样的心意,为了君王我再次写下赞美双穗禾的诗篇。

释义

渠水红繁:形容渠水边繁花似锦的景象。

御墙:皇宫的围墙。

翠幕:绿色的帷幕,这里比喻树叶。

万年枝:象征长寿和永恒的树枝,常用来比喻皇家的繁荣和长久。

两岐章:指赞美双穗禾的诗篇,双穗禾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渠水边的繁花似锦、皇宫的庄严以及万年枝上春天的永恒,表达了对皇家的赞美和祝福。“千载先生同此意,为君重赋两岐章”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忠诚和敬意,以及他愿意为君王继续创作赞美诗篇的决心,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宫廷应制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雍陶在宫廷中应制而作,在古代,宫廷中常有应制诗的创作活动,即皇帝或皇室成员出题,要求文人墨客即兴创作,以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对皇家的忠诚,这首诗中的“为君重赋两岐章”就暗示了这一点,诗中的“万年枝上春常在”也反映了唐代皇室对长寿和永恒的向往,以及诗人对此的赞美和祝福,在这样的背景下,雍陶创作了这首充满赞美和祝福之意的诗篇。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