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不隔三秋梦,片月高悬万里情。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秋夜寄思

千山不隔三秋梦,片月高悬万里情。全诗是什么?

唐·李中

千山不隔三秋梦,

片月高悬万里情。

雁字回时人未寝,

烛花摇影夜初清。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表达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方面有独到之处,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仍有不少佳作流传至今,为后人所欣赏。

译文

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我对远方亲人三秋(即三年,这里泛指长时间)的思念之梦,

高悬于天际的明月映照着我万里之外的深情。

大雁南归之时,我仍未能入眠,

烛光摇曳,映照着窗前的身影,夜色也渐渐变得清朗起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首句“千山不隔三秋梦”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深,即使千山万水也无法阻挡;次句“片月高悬万里情”则借明月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厚谊,后两句通过“雁字回时人未寝”和“烛花摇影夜初清”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孤独与寂寞。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首联以“千山”与“三秋梦”相对,既展现了空间的广阔,又突出了时间的漫长,从而强调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深,颔联则以“片月”与“万里情”相映,借明月之皎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厚谊,颈联和尾联则通过“雁字回时”和“烛花摇影”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孤独与寂寞,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异乡漂泊时所作,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时代,远离家乡和亲人的诗人,在秋夜的寂静中,不禁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他借秋夜的景象,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行之中,创作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亲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