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肠久荒涩,幽赏但默喻。的释义

这首包含关键词“吟肠久荒涩,幽赏但默喻”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小阁逢春》,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吟肠久荒涩,幽赏但默喻。的释义

小阁逢春

宋·欧阳修

幽花小阁明,清影入疏棂。

午梦因风断,吟肠久荒涩。

幽赏但默喻,取琴试一泠。

新声含尽意,不语胜叮咛。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又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幽静的花朵在小阁中显得格外明亮,清丽的影子映入了稀疏的窗棂,午间的梦被风打断,吟诗的才思已经许久没有锻炼,变得生疏而干涩,对幽静的景致只能默默欣赏,心中有所感悟却难以言表,于是取来琴试着弹奏一曲清冷的旋律,新弹出的琴声包含了所有的心意,无需言语,胜过千言万语的叮咛。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小阁中偶遇春天的景象,通过幽静的花朵、清丽的影子、被风打断的午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感叹自己吟诗的才思已经生疏,对幽静的景致只能默默欣赏而无法用言语表达,于是通过弹琴来抒发内心的情感,琴声包含了诗人的心意,无需言语,胜过了千言万语的叮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致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幽静的花朵、清丽的影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吟诗才思生疏的感慨和对幽静景致的默默欣赏,通过弹琴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传达自己的心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处于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心境之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致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诗人也通过弹琴这一艺术形式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小阁逢春》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古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致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这首诗也展现了欧阳修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才华和魅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