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鸟
唐·杜甫
翼翼归鸟性,羁栖念此林。
羽虫亦知时,去就各有因。
翕翕舍枿枿,亦各尽天年。
绕庭回旋久无著,众鸟争衔何处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翼翼归来的鸟儿,本性向往着这片树林。
羽翼间的生灵也知晓时节,离去或归来都有它们的原因。
鸟儿们轻轻拍打着翅膀,舍弃了旧巢,各自安享着自然的寿命。
它们在庭院周围盘旋许久,找不到栖息之地,众多鸟儿争抢着,却不知该归向何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归鸟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归宿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翼翼归鸟性”展现了鸟儿对自然的向往和依恋,“羁栖念此林”则反映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而“绕庭回旋久无著,众鸟争衔何处归”则隐喻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面对选择时的迷茫与困惑。
赏析
这首诗以归鸟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鸟儿归巢时的情景,诗人通过鸟儿的视角,表达了对生命归宿的追寻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绕庭回旋久无著”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鸟儿在寻找栖息之地的过程中的迷茫与徘徊,而“众鸟争衔何处归”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不确定性,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战乱流离、仕途不顺等种种磨难,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归鸟为喻,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归宿的追寻和对自由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迷茫与困惑,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