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月的释义是指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出自唐·释元觉《永嘉证道歌》。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追求无法实现的目标或做无用功的行为。
1、海底捞月的释义:
海底捞月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到深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根本无法达到目的,它常用来形容一种不切实际或无法实现的追求。
2、海底捞月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僧人释元觉(即佛印和尚)所著的《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原文为“水中捉月,捞潭捉月”,后逐渐演变为“海底捞月”这一更为常见的形式。
3、海底捞月的例句:
- 他想靠赌博一夜暴富,简直就是海底捞月,太不切实际了。
- 追求一个已经明确拒绝你的人,无异于海底捞月,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4、海底捞月的分解解释:
- “海底”指的是深不可测的水域,象征着难以触及或实现的地方。
- “捞”是动作,表示尝试获取或抓住。
- “月”则代表遥远而美好的事物,通常指难以实现的目标或愿望。
5、海底捞月的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海底捞月通常用作谓语、宾语,带有贬义色彩,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追求是不切实际、无法实现的。
6、海底捞月的示例:
- 在工作中,如果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最终只会像海底捞月一样,一无所获。
- 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成功,往往只会是海底捞月,自食其果。
7、海底捞月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水中捞月、缘木求鱼、竹篮打水一场空等,都表示做无用功,无法实现目标。
反义词:唾手可得、易如反掌、手到擒来等,表示事情很容易实现,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
海底捞月是一个富有哲理和警示意义的成语,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脚踏实地,避免盲目和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