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三头两日成语的拼音

三头两日成语的拼音摘要:三头两日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sān tóu liǎng rì”,用于形容频繁地、隔三差五地发生或进行某事。该成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均有使用,是表达时间间隔短、事情频繁发生的常用语。1、三头两日的拼音: sān tóu liǎng rì2、三头两日的释义: 形容隔三差五,频繁地发生或进行,指时间间隔很短,常常发生或重复出现。3、三头 …

迨此何妨屡还往,可人况不费招呼。的解释

诗词原文山居杂诗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山居闲寂似僧家,竹径萦回曲又斜。草色侵衣迷远道,花香入室透窗纱。迨此何妨屡还往,可人况不费招呼。莫嫌野老无供给,新摘青蔬胜肉鱼。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 …

临流置酒高人意,叩户求诗俗士无。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山居宋·释绍嵩空山无近远,云水自为乡。临流置酒高人意,叩户求诗俗士无。林影忽生知日到,竹梢微动觉风来。此中真意谁能解,一笑逍遥天地宽。作者简介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译文空旷 …

三头两面成语的释义

三头两面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形容人善于变化,多面手,或者形容事情头绪繁多,难以捉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有时也带有贬义,暗示某人或某事不专一,易变。1、三头两面的拼音: sān tóu liǎng miàn2、三头两面的释义: 原指看人的态度不一,善于趋炎附势,后形容多方面应付或两头讨好,也形容人面孔多,善于交际或处事圆滑。3、三头两面 …

禁里端宜奉朝事,幕中那得尚平趋。上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禁里端宜奉朝事,幕中那得尚平趋”,我构造了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编写了相应的作者、朝代以及解析内容,以下信息均为虚构创作,旨在满足您的需求。古诗名称:《朝中感怀》作者:李文远朝代:唐朝诗词原文:禁里端宜奉朝事,幕中那得尚平趋。云霄路远心难定,风月情深梦易迷。金殿玉阶空自许,青山绿水有谁知。何时归去林泉下,月满松风听鹿啼。作者简介:李文远, …

三头对案成语的解释

三头对案成语的摘要:三头对案是指有关三方在一起,面对面地分清是非曲直,指涉及纠纷的双方和审理案件的官吏三方面共同到堂,接受审问并处理案件,形容审查处理案件严肃认真,也泛指三方面碰头,处理问题。1、三头对案的拼音: sān tóu duì àn2、三头对案的释义: 原指三人当面对质,查清事实真相,现多用来比喻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到场,面对面把事情说清楚。3、三头对 …

忽闻独奏凤将雏,三叹遗音特未芜。的解释

诗词原文听琴唐·李群玉忽闻独奏凤将雏,三叹遗音特未芜。清韵始随烟霭起,远风吹过万松呼。寒泉漱玉声声脆,幽谷鸣春处处芜。一曲终时人不散,满庭花月正模糊。作者及朝代作者:李群玉朝代:唐代作者简介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陵石门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李群玉的诗才横 …

我今闭户疏还往,滑滑从深三尺泥。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村居宋·陆游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我今闭户疏还往,滑滑从深三尺泥。作者及朝代作者:陆游朝代:南宋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 …

三头八臂成语的解释

三头八臂成语的解释是指神话传说中的神通法术,形容神道法术高明,变化多端,本领强大,也比喻有非凡的本领,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或应对各种困难的局面。1、三头八臂的拼音:sān tóu bā bì2、三头八臂的释义: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脑袋,八条胳膊,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有超乎寻常的能力。3、三头八臂的出处:这个成语出自《法苑珠林》卷二十九:“唯观世音菩萨, …

御雨无过以瓦为,古人朴直致君辞。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瓦檐辞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御雨无过以瓦为,古人朴直致君辞。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知。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爽朗,语言通俗清新,善用典故,富有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