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晏卧自轻车结驷,食薇从使甑生尘。的释义

诗词原文闲居唐·王维晏卧自轻车结驷,食薇从使甑生尘。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 …

名副其实成语的解释

名副其实是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即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事物相符合,不是空有虚名。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确实具有与其名声相应的品质、能力或特点,没有夸大或名不符实的情况。1、名副其实的拼音: míng fù qí shí2、名副其实的释义: 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即名称与实际内容完全一致,形容事物或人与其名声相符,没有夸大或缩小。3、名副其实的出处: …

我行三径一廛地,君即东阡南陌人。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闲居唐·白居易门巷萧条长绿苔,我行三径一廛地。君即东阡南陌人,来往何曾不相识。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译文门前的小巷寂静冷清,长 …

愿赐支离不肖身,幅巾田野任天真。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病后登快阁宋·黄庭坚经雨清蝉得尽吟,长风万里送秋阴。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心。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愿赐支离不肖身,幅巾田野任天真。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 …

惭愧湖波淹客棹,到官不畏上官嗔。的解释

诗词原文湖亭晚望残水唐·白居易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行。浮萍遮绿影,雁字写寒汀。惭愧湖波淹客棹,到官不畏上官嗔。唯将吏白俸,持送与渔人。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 …

名符其实成语的解释

名符其实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即名实相符,表示一个人或事物与其名声、称号或描述完全一致,没有夸大或缩小的情况,是一个褒义词,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名副其实,值得信赖和称赞。1、名符其实的拼音: 名符其实的拼音是 míng fú qí shí,注意,“符”在这里不读“fú”的变调“fú·”,而是保持原调。2、名符其实的释义: 名符其实指名 …

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的解释

诗词原文山居宋·释绍嵩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幽。云影半开林影乱,山光欲暮日光收。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阑干看远舟。作者简介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名世,作品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释绍嵩的诗作在当时颇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但因其身份为僧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多见于诗集序 …

曼衍山川环故国,升平歌吹沸高楼。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上之回唐·李贺汉家天子今神武,肯乘驷马入幽都。九龙内转崑崙动,四极齐瞻日月浮。寒气碎折花辕侧,荒冰牢落崑崙陬。萧索风高旌旗暮,蝉鸣黄柳雁度陇。行殿杳杳龙旗光,天河夜转漂回塘。鸾箫凤管乐未央,芝芙蕖藕香满湖。曼衍山川环故国,升平歌吹沸高楼。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作者及朝代作者:李贺朝代:唐代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 …

名存实亡成语的拼音

名存实亡成语的拼音为:míng cún shí wáng。该成语用于形容某种名义上还存在,但实际上已经消亡或失去作用的事物或现象。1、名存实亡的拼音: míng cún shí wáng2、名存实亡的释义: 名义上还存在,但实际上已消亡,形容某种事物或制度只是名义上存在,而实际的功能或效力已经丧失。3、名存实亡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定法》:“君 …

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寄扬州韩绰判官唐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作者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