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之末成语的解释是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尖端,比喻极细微的事物或极细微的地方,形容事物之微小或精密到无法再分割的地步,常用于强调对事物观察或处理的细致入微。1、秋毫之末的拼音:qiū háo zhī mò2、秋毫之末的释义:比喻极细微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末,指尖端或细小部分。3、秋毫之末的出处: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
诗词原文三荆欢颂宋·陈著正逢五綵承颜日,兼是三荆并秀时。堂上双亲频喜笑,人间万事总相宜。作者及朝代作者:陈著朝代:南宋作者简介陈著,字谦之,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他生于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一生跨越南宋、元两个朝代,陈著学识渊博,著作丰富,有《本堂集》九十四卷 …
秋毫勿犯成语的解释为:指丝毫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也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形容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也用来比喻为人清廉公正,不贪不占,不侵犯他人的权益。1、秋毫勿犯的拼音:qiū háo wù fàn2、秋毫勿犯的释义:指丝毫不侵犯他人的利益或权益,形容行为极其谨慎,不触犯任何细微之处,秋毫,比喻极细微的东西;勿犯,即不触犯。3、秋毫勿犯的 …
诗词原文游故园唐·韦应物潇洒危亭枕碧池,昔年飞盖此追随。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云物不殊乡国异,江山重叠故人稀。今朝共语还相笑,只道尊前是昔时。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 …
秋毫无犯成语的拼音是qiū háo wú fàn。1、秋毫无犯的拼音:qiū háo wú fàn2、秋毫无犯的释义:秋毫,指鸟兽秋天新换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秋毫无犯形容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3、秋毫无犯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后人根据此句引申出“秋毫无犯”这一成语。4、秋毫 …
诗词原文江上闻笛唐·孟浩然江上闻笛泓江流,吹入沧溟动远舟。子牟江海心应在,频上高楼望帝京。作者及朝代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以诗酒会友,寄情山水,是唐代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其作品多描写自然山水,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作者简介孟浩然生于盛唐时期 …
诗词原文送郑二员外唐·皇甫冉西郑青衫别,东曹绿绶迎。竹箭波声随一棹,斧柯山色对双旌。帆开青草渡,路入白云程。他日相思处,汀洲暮雨晴。作者及朝代作者:皇甫冉朝代:唐代作者简介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唐代诗人,天宝十五年(756)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写离乱漂泊、宦海浮沉之感,长于五言,与弟皇 …
秋毫见捐成语的释义为: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见,被;捐,抛弃。意思是形容为人气量大,不因小事而计较或嫌弃,所有的细毛微尘都愿意捐出,比喻不计较小利。1、秋毫见捐的拼音:qiū háo jiàn juān2、秋毫见捐的释义:“秋毫”指鸟兽秋天新换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见捐”意为被舍弃,整体意思是连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这样微小的东西也不 …
诗词原文送魏万之京唐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交朋莫惜河梁别,乡曲初期昼锦荣。作者及朝代作者:李颀朝代:唐代作者简介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 …
秋毫不犯成语的拼音摘要如下:,,秋毫不犯是一个成语,其拼音为“qiū háo bù fàn”,意指丝毫不侵犯他人的利益或权益,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1、秋毫不犯的拼音:qiū háo bù fàn2、秋毫不犯的释义:秋毫,指鸟兽秋天新换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触犯,秋毫不犯形容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也形容为人清廉公正,不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