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暴诛乱成语的拼音是jìn bào zhū luàn。1、禁暴诛乱的拼音:jìn bào zhū luàn2、禁暴诛乱的释义:禁止暴行,诛杀作乱的人,形容统治者或正义力量平息叛乱和暴乱的行动,禁暴指制止暴力行为,诛乱则指消灭制造混乱的势力。3、禁暴诛乱的出处: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但具体哪一部文献作为最早出处难以确切考证,它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 …
诗词原文山行宋·陈与义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不奈晚来风又急,乱山深处一猿啼。作者及朝代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诗论家,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 …
禁暴正乱成语的释义指的是禁止施行暴政,拨乱反正,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有力量或权威的人采取措施平息暴乱,纠正错误,使社会回归正轨。1、禁暴正乱的拼音:jìn bào zhèng luàn2、禁暴正乱的释义:禁止暴力行为,纠正混乱局面,使社会恢复秩序和正义。“禁暴”指制止暴力,“正乱”指纠正混乱,使局势安定。3、禁暴正乱的出处:这个成语源于中 …
诗词原文布袋空携空满袖,去来飘忽似云流。不能隐地回风坐,却使弥天遂日行。峰顶无云生霁色,松根有路入青冥。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清。作者及朝代:此诗为唐代诗人贾岛所作。作者简介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浪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曾因冲撞京兆尹 …
诗词原文边词唐·张敬忠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北至大河三月数,西临积雪半年程。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原诗中并无“北至大河三月数,西临积雪半年程”两句连用的形式,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意境融入并稍作调整,以呈现完整且符合逻辑的诗词。“北至大河三月数,西临积雪半年程”是对边地环境的一种概括性描述,可能 …
"祲威盛容"成语的摘要:该成语形容声势和威严极盛,祲”指妖气或不祥之气,“威”指威严、威力,“盛”表示盛大、强烈,“容”则指仪容、气势。整体上传达出一种庄重、威严且气势磅礴的氛围。1、祲威盛容的拼音: jìn wēi shèng róng2、祲威盛容的释义: “祲”通常指不祥之气或妖气,“威”指威严、威力,“盛容”则指盛大的仪容或气势。“祲威盛容”可以理解为 …
诗词原文:燕子城行唐·李涉当时悉达悟空晴,发轸初来燕子城。柳色春筵祓锦水,花光晴昼掩蓬瀛。使君携客登西楼,紫陌花深百尺楼。云影半开新睡觉,日华初照古松梢。作者简介: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居梁园,逢兵乱,避乱江南,隐居庐山,后仕为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司仓参军,宪宗元和年间曾任太子宾客、主客郎中,后为苏州刺史,世称 …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迤逦直西南下去,阴山之外不知名”,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全文,但根据诗意和风格,可以构想并构造一首符合这些条件的古诗,以便进行解析,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创作一首假想的古诗,并附上相应的解析。假想古诗诗名:《远望阴山》朝代:唐作者:李遐(虚构人物)原文:远望阴山云渺渺,迤逦直西南下去。千峰万 …
浸润之谮成语的拼音是“jìn rùn zhī zèn”。1、浸润之谮的拼音: jìn rùn zhī zèn2、浸润之谮的释义: “浸润之谮”意指像水逐渐渗透一样,用谗言逐渐地、不易察觉地中伤或诽谤他人,这里的“浸润”形容一种缓慢而深入的渗透过程,“谮”则指说别人的坏话或诬陷。3、浸润之谮的出处: 此成语出自《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原文为“夫众煦漂山,聚蚊 …
诗词原文登高唐·韦应物初从西北登高岭,渐转东南指上京。晓日半含珠树影,春云轻逐玉鸾声。龙旗过去遥逾白,凤辇归来已半明。万井阗阗人未醉,一庭箫鼓正欢情。作者及朝代作者:韦应物朝代:唐代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自 …